作战 装备


作战 装备

“863”计划

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邓小平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并颁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纲要》。简称“863”计划。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以及若干重大专项等髙技术领域。“863”计划实施以来,提髙了中国的髙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科技实力,建立起一批高技术研究和髙技术产品开发基地,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高技术科技队伍,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缩小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士兵系统

“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简称。


单兵综合作战系统

简称“士兵系统”。单兵作战所需的武器、观察、瞄准、通信、防护、伪装、信息处理及携行器材所组成的系统。一般由五个子系统组成:(1)综合头盔子系统,主要包括头盔、防激光夜视眼镜、电子耳与话筒、蓝用显示器、敌我识别应答器、GPS定位接收系统与通信天线等。(2)武器子系统,主要包括点面杀伤相结合的单兵武器及能在预定点空炸的弹药,杀伤敌人。(3)光电火控子系统,主要包括激光测距、昼夜通用光电瞄准具、目标摄像照相装置等。(4)计算机/通信子系统,主要包括单兵计算机/网络终端、单兵电台和单兵导航定位器等,为士兵提供C4I能力,使单兵与整个战场数字化网络链接。(5)防护与携行子系统,包括防护面罩和伪装作战服、高效综合电源、防弹背心、战靴等,为士兵提供战场上的全面保护。子系统是模块式,依据任务和战场环境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子系统和部件的组合。美国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


复合材料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通常由基本材料和增强材料两部分组成。基本材料起黏合剂作用,把增强材料牢固地黏合在一起;增强材料起承受力的作用,是复合材料中的骨架。按所用的基本材料,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按所用的增强材料,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等。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各组成部分的原有特性,而且在复合之后各组成部分优势互补,具有单个组成部分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它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耐疲劳,并可按结构性能要求进行设计。军事上广泛用于飞机、导弹、航天器、坦克和舰艇制造。


结构材料

以力学性能为主的各种工程材料的统称。主要性能指标是在受力状态下工作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光泽、热导率、抗辐射、抗腐蚀、抗氧化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能;高温、低温、腐蚀介质、放射性辐照等环境适应性能;铸造性、冷热成形性、可焊性、切削性等可加工性能等。主要用于制造工程建筑中的构件、机械装备中的支撑件、连接件、运动件、传动件、紧固件、弹性件以及工具、模具等。军事上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武器装备。


功能材料

具有特定的、优异的光、电、磁、声、热等功能的各类材料的统称。如固体激光材料(如钇铝榴石)、半导体材料(如硅)、吸声材料(如泡沫材料)、发光材料(如硫化锌)、红外材料(如溴化钾)等。制备方法有单晶体法、外延法、非晶态剧冷法等。不同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取决于材料内的电子状态或原子核结构,某些功能可以相互转换。军事上主要用于制造具有独特功能的部件,如隐身材料用在飞机、舰船、导弹上,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

火器

“火药兵器”的简称。利用火炸药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弹丸进行杀伤和破坏的兵器。如中国古代的火球、火箭、火枪、火铳、火炮及现代的枪械、火炮、炸弹、手榴弹、地雷、水雷等。

铜兵器

以青铜为材质制造的冷兵器。如铜投枪、铜钺、铜矛、铜戈、铜剑、铜刀、铜斧、铜狼牙棒、铜殳、铜镞、铜匕首、铜弩机、铜戟、铜盾、铜胄、铜胸甲、铜胫甲等。中国从夏代起即“以铜为兵”。商、周和春秋时期,是铜兵器的鼎盛时代。


十八般兵器

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源于“十八般武艺”。历代有刀、枪、剑、戟、棍、棒、槊、镋、斧、钺、伊、钯、鞭、锏、锤、叉、戈、矛十八般;或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十八般诸说。


铁兵器

以铁为材质制造的冷兵器。如铁匕首、铁标枪、铁矛、铁剑、铁刀、铁斧、铁戟、铁铩、铁槊、铁锤、铁镞、铁器械、铁兜鍪、铁盾、铁铠等。中国最早的铁兵器出现于西周晚期,大量使用始于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