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军 航天器术语


天军 航天器术语

载人飞船

靠运载火箭发射,能保障航天员进入空间执行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通常由返回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机构等组成。1961年4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至2005年12月,世界上已有10种型号载人飞船,包括苏联/俄罗斯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联盟-T”、“联盟-TM”、“联盟-TMA”;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中国的“神舟”号。


空间站

亦称“太空站”、“航天站”或“轨道站”。具备试验或生产条件,可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能长期在轨运行并无需返回的载人航天器。通常由对接舱、气闸舱、轨道舱、生活舱、服务舱等组成。197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至2004年12月,世界上已发射10个空间站,包括苏联/俄罗斯的“礼炮”号系列(7个)和“和平”号,美国的“天空实验室”,以及美国和俄罗斯等多国联合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载人航天器

供人驾驶、乘坐和从事空间活动的航天器。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具有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应急救生和安全返回等功能。可用于空间维护、补给、航天器释放与回收等。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载人飞船。


微小卫星

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卫星。可划分为小卫星(100~1000千克)、微卫星(10~100千克)、纳卫星(1~10千克)和皮卫星(小于1千克)。具有功能密度高、风险和成本相对较低、研制周期短、系统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多采用多星组网方式工作。


返回式卫星

完成飞行任务后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并返回地面的卫星。卫星返回一般需经历舱段的分离、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等过程。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摄影定位、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1960年8月10日,美国首次成功回收了“发现者”13号。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俄罗斯军用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为GLONASS。也用于民用导航。由24颗卫星组成星座,分布在间隔120°的3条圆形轨道上,轨道高度19100千米,倾角65°。军用定位精度10~20米,民用定位精度50米。1996年全面投入使用。


全球定位系统

美国军用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缩写为GPS。也用于民用导航。包括导航星座、地面运行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导航星座包括24颗卫星,平均配置在间隔60°的6条圆形轨道上。轨道高度20183千米,轨道倾角55°。可向全球范围的人员和飞机、导弹、舰船、车辆、中低轨道航天器等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军用定位精度优于10米,民用定位精度优于30米。1994年全面投入使用。


军事星

美国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全称为“军事战略、战术和中继系统”。英文缩写为MILSTAR。美陆、海、空三军共用。卫星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具有极高频通信、星上信号处理、星间通信、抗核辐射和抗干扰能力。1994年2月至2003年4月先后成功发射2颗“军事星-1”、3颗“军事星-2”卫星。“军事星-1”具有核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技术试验卫星

用于空间技术的原理性或工程性试验的人造地球卫星。主要用于空间技术中的新原理、新技术的验证和新仪器设备、新材料的试验,以降低研制、使用风险。


测地卫星

用于测定目标点位置坐标、地球形体和重力场参数的人造地球卫星。主要包括测绘卫星、动力学卫星、重力场测量卫星等。军事上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也可为发射远程弹道导弹提供准确的目标位置数据和弹道修正数据。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曾用于确定地球的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