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军 火箭术语


天军 火箭术语

化学火箭

利用化学火箭发动机推进的火箭。化学火箭发动机是用自身携带的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燃烧或分解释放化学能,燃烧产物经喷管髙速喷射转变成动能,产生反作用推力。可分为固体推进剂火箭、液体推进剂火箭和混合推进剂火箭。具有性能好,贮存、结构可靠性髙,技术发展成熟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导弹、卫星和其他各种航天器上。


一窝蜂

中国明代制造的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据明代茅元仪1621年辑《武备志》记载一窝蜂”是把32支火箭装在一个长筒形的容器内,并把各支火箭的火药线并联在一根总线上。作战时,可将数十至上百筒火箭一字排开总线一燃,众矢齐发,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据《明实录》记载,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一窝蜂”在白沟河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龙出水

中国明代制造的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多用于水战,也可用于陆战。据明代焦玉1412年著《火龙经》记载,火龙出水是用五尺长的去节削薄的毛竹做成龙腹式箭筒,在毛竹的两端安上木雕龙头龙尾,龙腹式箭筒内装多支火箭。龙尾起稳定方向的作用,腹内的火箭可从张开的龙口喷出。头尾的两侧各安装重一斤半的起飞火箭一支,将4根火线分别从4支起飞火箭的火药筒中穿过,于筒的前后各引出火线头,将4支起飞火箭火药筒的前端火线并联,并与龙腹内火箭上的火药筒的火线串联,再将4支起飞火箭火药筒后端的火线等长度并联。发射时,点燃4支起飞火箭,推动火龙飞行。待4支起飞火箭燃烧完时,串联在一起的火线将龙腹内的火箭引燃,龙腹内火箭即从龙口飞出,继续飞向目标,射杀敌军。


战略火箭兵

俄罗斯装备地地战略导弹核武器并遂行战略任务的一个兵种。前身是苏联战略火箭军、俄罗斯战略火箭军。俄军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实施战略威慑;打击敌方导弹武器基地、重兵集团、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工业设施和国家、军事统帅机关等战略目标;支援战术合成军和海军舰队在战区的作战行动等。司令部设在莫斯科的奥金佐夫。截至2005年,拥有3个火箭集团军,13个导弹师。


液体推进剂导弹

装有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液体推进剂的导弹。液体推进剂导弹比冲较髙、推力大,可实现推力调节和多次启动。主要缺点是外形较大、结构复杂、机动性差、发射准备时间长。


阿里亚娜

欧洲空间局各成员国联合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系列。从1973年开始,先后成功研制出“阿里安”1、2、3、4号,均为三级火箭。“阿里安”4为采用助推器的三级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大可达42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阿里安”5火箭,基本型于1997年发射成功,为采用助推器的两级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6.2~12吨。


能源号火箭

苏联研制的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由芯级和助推器并联组成。火箭全长60米,最大宽度20米,起飞质量2400吨,低轨道(200千米圆轨道)运载能力105吨。主要用于发射重复使用的轨道器、大型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1988年5月首次试飞成功,1989年11月第二次飞行,成功将“暴风雪”航天飞机送入低轨道。“能源”号火箭在发射两次后停止使用。


联盟号火箭

苏联在“东方”号火箭基础上研制的液体运载火箭。为两级液体火箭,采用液体火箭助推器,低轨道运载能力为7.5吨。主要用于发射“联盟”号载人飞船、“进步”号货运飞船以及照相侦查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等。是世界上发射次数最多的运载火箭。苏联专为航天任务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有二级、三级和四级3种类型。二级“质子”号火箭1965年发射成功。三级“质子”号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空间站用的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为20吨。四级“质子”号火箭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等高轨道有效载荷,起飞质量为680吨左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5吨。2002年改进型四级质子M号火箭发射成功,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9.29吨。


东方号火箭

苏联在“月球”号火箭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液体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4.73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15—1.84吨。“月球”号火箭是苏联在洲际液体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二级运载火箭,采用液体助推器。以“东方”号火箭为代表的运载火箭系列,包括“卫星”号、“月球”号、“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进步”号、“闪电”号等。1961年4月12日苏联用“东方”号火箭将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Y.A.加加林送人轨道,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德尔塔火箭

美国以“雷神”中程导弹为基础研制的液体运载火箭。是美国发射数量最多和改进型号最多的运载火箭,20世纪末已有40多种型号。能发射各种轨道的有效载荷。I960年5月第一枚“德尔它”火箭发射成功。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开发先进的一次性运载火箭计划(EELV),由波音公司推出“德尔它”4系列火箭,第一级采用通用模块化设计,有5个型号。重型“德尔它”4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2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