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火炮术语


陆军 火炮术语

地炮

从地面对地面目标和水面目标射击的火炮。西方国家称“野战火炮”。是陆军实施火力突击的主要装备。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迫击榴弹炮和反坦克炮等。


线膛炮

身管内壁有膛线的火炮。发射时,膛线使弹丸旋转运动,以保持弹丸飞行稳定。1846年,意大利人G.卡瓦利少校制成了后装线膛炮,发射锥头圆柱体长形爆炸弹。线膛炮的出现是火炮制造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使火炮的射程、射速及射击精度明显提高。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多为线膛炮。


滑膛炮

身管内壁无膛线的火炮。弹丸发射后利用尾翼保持飞行状态的稳定。19世纪中叶以前的火炮和现代迫击炮、无坐力炮及大口径反坦克炮多为滑膛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滑膛反坦克炮和滑膛坦克炮装备较多。有些滑膛炮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


臼炮

一种口径大、身管短、结构简单的曲射火炮。外形似石臼而得名。15世纪时,臼炮的身管长仅为口径的24倍,发射球形实心石弹。17世纪,按作战使用分为野战臼炮、攻城臼炮和海岸臼炮,以20°~70°的射角发射较重的弹丸,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和杀伤掩体内的人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10期,逐步被性能良好的迫击炮和榴弹炮所代替。


微波测距仪

利用微波作载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操作简便,测距精度较高,测程10公里以上。

红外测距仪

测距仪作为一种精密的测量工具,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测距仪可以分为超声波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前两种测距仪由于精度和距离收到限制已经不再生产。目前所说的红外线测距仪指的就是激光红外线测距仪,也就是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一般为1-5公里。

光电测距仪

亦称光速测距仪,用调制的光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可达25公里左右,也能用于夜间作业。

瞄准杆

一种作为辅助瞄准点的标杆,以此来确定火炮正确的方向角和高低角。这个术语用于炮兵射击中。

炮阵地

炮兵为准备战斗、实施射击所占领的位置。按用途,分为炮兵基本阵地、炮兵预备阵地、炮兵待机阵地、炮兵临时阵地和假炮阵地;按遮蔽程度,分为炮兵遮蔽阵地、炮兵半遮蔽阵地和炮兵暴露阵地。一般以连为单位,按马蹄形、梯形、波浪形等队形配置。通常选择在射界开阔、便于充分发扬火力,有适当地幅、便于疏散隐蔽配置,有良好的进出道路、便于机动,以及便于构筑工事和伪装的位置。


炮台

旧时在江防、海防、口岸和其他要塞构筑的永备炮阵地。是要塞工事的主体。多由置炮台、瞭望塔、弹药室、掩蔽室、围墙等组成。中国明代以海防、边防的敌楼、墩台作为炮台。中国清代为抵御外敌的入侵,在沿海和边境线上构筑了多处炮台,如吴淞炮台、虎门炮台和江阴炮台等。在欧洲是以城堡和要塞的圆台堡、棱堡作为炮台。